CYOT专访│牛津女孩赛茜:打破特权,你要用300%的努力与倔强
"In a world where talent is equally distributed, but opportunity is not, CYOT is fighting to rebalance the odds and give every young person a fair chanc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2018年4月,在英国读书的华人女孩赛茜(Cecilia Zhao)进入公众视野。当时,拥有195年历史的牛津辩论社举办了一场题为“科技帝国崛起是否会威胁社会发展”的辩论。Cecilia作为反方开题辩手,她的演说风格、内容和着装受到关注。随后,通过社交媒体,Cecilia将她在牛津大学的生活——读书、美妆、运动、实习,一一展现在公众面前,拉近了人们和牛津的距离。春节前夕,CYOT采访了Cecilia,听一个东方女孩徐徐讲述如何在西方倔强生长的故事,还有她念念不忘的“打破特权与偏见”。
采访:Hardy Zhou
撰文:Sandra Cai / 陈春城
编辑:Faith
排版:小鱼
相比于牛津的千年历史,辩论社的年纪很轻,但地位举足轻重,经常邀请知名的意见领袖就那些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议题展开辩论。比如:
“国家是否该承认婚姻”
(States Should Not Recognize Marriage)
“西方国家是否有责任采取军事行动打击伊斯兰国”
(The West Has No Responsibility to Take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ISIS)
“英国是否该为丘吉尔感到羞耻”
(Britain Should be Ashamed of Churchill)
“是否应信任本届政府”
(This House Has No Confidence in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Cecillia 那一期,她试图从三个层面论证技术帝国的崛起和社会发展可以共生:
①
即使技术本身存在被不当使用从而危害社会的可能,我们也可以通过利用其内部自带的纠错机制、强化外部的监管机制和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来对抗危害的发生;
②
相比单一公司的势单力薄,技术帝国的崛起赋予了人类从更大格局上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公众普遍享受技术红利,推动了社会去精英化的进程;
③
科技发展史证明,技术巨头的兴起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且只能并驾齐驱。
”
始料不及的是,赛后不少评论偏离了对这个极富时代意义辩题的讨论而止于对她的身材、衣着和口音的评判,并就他们言辞中对女性的“物化”毫无知觉;针对辩论过程,个别评论亦极为苛刻,完全忽视了整个比赛她只有四天时间准备,却同时有三篇论文要提交的事实背景;也有人故意无视这个长着东方面孔的新鲜人曾如何穿过凛冽的暴风雪,用一整天的演讲和拉票,力压12名男性对手,最终以第一名的身份,获得辩论社常委(standing committee)的一席,这是华人女性迄今在辩论社委员竞选中获得的最好成绩;更鲜有人注意,直到1968年,也就是成立后的第135年,牛津辩论社才有了第一位女性主席。
社交媒体上,Cecilia没有作出任何澄清或反击。
半年后,Cecilia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态度从容、语调平静,讲述可能已说过无数遍的故事,看起来她的生活丝毫没有受到那些突如其来的“恶意”的影响。采访中唯有一处,大约是问到她是否如部分非议所说,因出身而毫不费力的得到所拥有的一切时,Cecilia眉头微蹙,用一种鲜见的严肃压制轻微的愤怒,一字一句的说:
“我是一个女性,一个亚洲女性,怎么可能一开始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和支持?(比如)作为一个白人走进来,他们就会很自然的得到应有的位置。而我,要比他们付出300%、十倍甚至更多,才可能得到一样的尊重。”
偏见无处不在,抗争者无所畏惧。
“我想拥有更多可能性”
Cecilia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女孩。
因父母工作原因,2岁便被送进寄宿学院,几次转学,成绩起落不定。刚到北京时,Cecilia惊奇的发现五年级教材竟和上一城市四年级的教材一样。当然,面对多样性,人们大抵都会问自己:这世界拥有多少可能性?而我们能拥抱其中的多少?
不同的是,发问时,Cecilia只有9岁。
那一年,她做了一次骰子游戏。因为无意间了解到国外的教学体制,她觉得很有趣,于是和父母商量前往英国接受教育,成败与否,自己担责。
英国给予Cecilia的见面礼,是当头一棒,她没想到,英国的学校也要按成绩分班。陌生文化加语言障碍,将Cecilia送到了年级的最后一班。
正如当初笃定要来英国一样,这一棒并没有打散Cecilia对自己的笃定。她比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积极学习语言,课堂表现越来越积极、得到的结果越来越受鼓舞,顺其自然进入了优班。
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动力泵,通过制定和完成规划可以不断为自己赋能——这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是不是也可以试试牛津剑桥呢?”——一颗种子悄悄落在小女孩心中,并为此做了目标分解。
上高中后,Cecilia每 2 周便去找院长和校长谈话,报告自己的情况,询问下一步该如何,比如如何做到所有成绩A+;如何多方面打造学术之外的个人闪光点(比如体育和钢琴)等。
“每一种经历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成长。牛津在学术上更看重思考方式和对学科了解的深度,那你就要用课余时间来更多地了解你的学科,(了解)你自己真正对哪些学科热心,还要打磨敢于探索、敢于争取的态度。”
出乎所有人意料,从小对经济学颇有兴趣,高中经济学考试均为满分的Cecilia,最后选择了听起来很冷僻的地理学专业。
“地理学是一门很全面的科目。”Cecilia看了牛津大学推荐的地理学书单后,对地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地理,包括自然地理还有人文地理。Cecilia对人文地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我觉得它可以改善我,给我一个全新对社会和对自己的认知,这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更重要的。而且,即使将来在英国从事金融 ,专业并不需要对口。”
2017年,Cecilia被牛津大学地理学专业录取,开始探索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Cecilia曾经列了一张自己的作息清单:
大一:
竞选、面试、考试。每天 6 点起床,8-10个会议;每周 2 篇论文,晚上 9-10 点学习至凌晨。平均睡眠4-5 小时。
大二:
保持大一的作息同时,担任拳击社副主席和某 NGO 组织的的首席调研,每周去伦敦面试。
大三:
每周课时 2 小时,但要保持1篇毕业论文、3篇学期论文、每周两篇周论文的课业强度,且论文难度系数极高,附多达30份书单;还要同时筹备自己的课外项目。
高压造就高效和自律。Cecilia的个人时间管理能力更为娴熟。7 点起床后上午便呆在图书馆,12点后吃饭30-40分钟,下午一小时健身, 中间安排会议及项目跟进, 晚上写论文。
(女子足球队合影,后排左五为Cecilia)
高压造就孤独。Cecilia观察到,牛津大学学生整体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状况并不能说很好,“这里属于压力很大和让人产生孤独感的地方,每个人的学业都会受到极大挑战,且这样的挑战别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为了平衡身心,Cecilia会敦促自己运动、和朋友喝咖啡、一周1-2晚拿出时间读书看剧、与室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她形容现在的自己——开朗、自信、正能量。
对于自己意外走红,Cecilia并不沾沾自喜。相反,她认为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曝光度带给人影响力,影响力是一个可用路径,来分享世界的美好与善意,自己的探索与反思。
步入大学前,和很多学生一样,Cecilia更专注于个人价值的提升。进入牛津后,辩论社竞选和很多社团活动让她渐渐明白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开始了一段对精英主义的反思之旅。
“牛津大学的存在,本身就是精英主义缩影。”
几百年前,英国公爵学校是提供贵族男性教育的场所,贵族理所当然上最好的大学,教育的起点就是人与人的不平等。认同与否,某种程度上,能进入牛津大学就是“具有特权的事”。
但以发展的眼光看,牛津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在慢慢的改变,无论学业还是工作。如何对待“特权”,更多取决于人的态度。人们可以选择,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使用这些“特权”去帮助更多的人。“人们可以一边打破“不平等的特权”,一边使用能分配到稀缺资源的‘特权’,来帮助不似自己那样幸运的人。”
Cecilia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大学生活的片段,力图拉近人们和牛津的距离,让“精英”生活落地。比如,参与各种非盈利组织活动、分享牛津生活、分享服饰搭配与美妆技巧、解答微博粉丝的询问、新冠肆虐时呼吁关注无力发声的底层群体,“这些都是人生中的亮点”。
“分享是一件好的事情,而且更多的好事情可以发生。”
受益于教育,Cecilia最大的愿望是可以让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平等。同时,她也发现想从事的行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积累更多的技能。疲劳与迷茫促使Cecilia飞回北京,请教行业前辈们下一步如何走。
经过反思,Cecilia有两点感悟分享:
技能沉淀。现阶段,无论做什么,都是对未来的积累。因此需多注意培养可转化的技能,一步一个脚印的组装技能集合。同时,无论是经营还是仅仅参与NGO 组织,都需要个体对社会有深刻的认知。
心态管理。要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平衡,也就是在现实努力时不要忘记梦想的方向;同时接受自己还没达到理想的现实,朝着目标发力即可。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寻找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这也许是个漫长的过程。”采访的最后, Cecilia说。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Cecilia 也贴心地给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
首先精准衡量你需要花多少时间在学业上,在此基础之上,用其余时间:
a.
跳出舒适圈,尝试从没尝试过的东西,大胆加入新社团或尝试一项新运动
b.
使用课余时间尝试尽可能多的跨行业实习,找到自己想要什么
c.
在大学中结交你可能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Cecilia已于近日加入CYOT工作团队,与我们一起为创造公平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而努力。
最后,CYOT和Cecilia一起,共同祝福祖国繁荣康宁,还有祖国未来的年轻人,无惧特权,不媚特权!“打破特权,更好的事情才可以发生!”
//////////
往期回顾